力之智能助力暨大附一院脑机接口病房启用,共建智慧医疗新标杆
院士专家共同揭牌
2025年9月2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脑机接口病房启用仪式顺利举行,力之智能脑机设备作为核心技术支持系统正式投入临床使用。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华南理工大学吴凯、陈彦、黄国威教授、暨大附一院院长郑小飞、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昊、副院长黄立安以及脑机接口病房陈志勇主任共同为病房揭牌。
创新脑机技术引领疾病治疗新趋势
近年来,因神经可塑性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揭示了大脑即使在受损后也有一定的自我修复和功能重组的能力。力之智能创新设计的前额叶脑功能成像系统BCI100并结合力之在相关上肢和下肢的康复机器人临床应用的经验,刚好能够促进和利用这种可塑性,通过机器人的训练和反馈机制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受损功能。脑机接口的另一个吸引点在于其提供了高度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可能性。区别于传统的“一刀切”治疗方法,脑机接口技术能绕过受损神经系统的通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大脑活动特征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
准确性是核心优先级,便利性是显著追求
力之智能创新设计的这款前额叶脑功能成像系统BCI100是一款非侵入式脑机接口设备,只需将传感器佩戴在额头表面即可测量大脑活动状况。这是目前最为主流的脑机接口形式,安全性能最高,对人体基本无创伤。由于人体颅骨的遮蔽效应,非侵入式技术所获取的神经信号精度往往较低。但力之智能在电极、视觉、特征提取、电子设备、信号处理等,覆盖了从材料科学到人工智能和图像处理,以及电子通讯多个领域持续投入研发,结合背后华南理工大学的技术支持,同时结合暨大附一院的临床配合,最终还是坚定采取软硬件一体化的模式,集成为便携可穿戴式的前额叶脑功能成像系统BCI100,保证了脑机接口的准确性,同时满足临床落地需要的便利性。
力之智能产品
院士专家寄语
苏国辉院士对脑机接口病房的正式启用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神经科学领域多年来始终致力于'重建大脑与外界的连接',脑机接口病房的启用是基础研究走向临床应用的重要跨越。"
专业团队保障精准医疗服务
陈志勇主任介绍,病房已组建由神经内外科、康复科、精神心理科等专业人员构成的诊疗团队,配备力之智能先进的脑电信号采集设备、神经调控仪器及康复训练系统。"我们将以'精准诊疗、温暖服务'为准则,充分利用力之智能脑机技术,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全力守护患者生命质量。"
力之智能专为康复机器人设计的脑机交互核心模块(前额叶脑功能成像 BCI 系统),通过高灵敏度fNIRS/EEG 实时解码患者前额叶运动意图,精准驱动外骨骼、机械臂等康复设备。助力中风偏瘫、脊髓损伤患者重建运动神经通路,实现“意念-动作闭环训练,加速运动功能恢复。智能自适应算法优化人机协同,显著提升康复效率。在此基础上,暨大附一院整合多学科资源,优化服务流程,进一步推动脑机接口从基础研究往临床应用转化的积极探索与验证。